首页>关于我们>活动公告>正文

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时间:2022.06.15


何为“非法集资”?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非法性),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利诱性),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社会性)

非法集资有3个行为主体,分别是:

非法集资人:发起、主导或者组织实施非法集资的单位和个人;

非法集资协助人:明知是非法集资而为其提供帮助并获取经济利益的单位和个人;

集资参与人:向非法集资活动投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


非法集资的危害和后果

非法集资资金断裂时,正是案件暴露时!理财变成了“破财”!

对客户

l 遭受经济损失!血汗钱、保命钱、养老钱血本无归!

l 风险自担!根据《条例》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对组织参与或协助非法集资的保险从业人员

l 损失自负、风险自担!

l 钱财没了,亲情没了、事业没了、人搭进去了!

l 解除(代理)劳动合同、进入行业黑名单

l 可追究行政责任(对非法集资人,处集资金额2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对非法集资协助人,给予警告,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刑事责任(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十万元以上罚金)


怎样识别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主要表现形式:

l 设立各类企业、平台、合作社等吸收资金

l 以发行或者转让股权、债权,销售保险产品,从事各类资产管理、虚拟货币、融资租赁业务等名义吸收资金

l 以承诺给付货币、股权、实物等回报的形式吸收资金

l 以违法方式公开传播吸收资金信息

不法分子常见套路:

l 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致富”神话

l 编造虚假项目,常人难以判断

l 以虚假宣传造势,营造实力假象

l 利用亲情诱骗,打消群众疑虑


特别提醒:防范养老服务领域的非法集资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老需求的增长,一些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让一些老年人群体深受其害。


养老服务领域常见非法集资形式有这些:

l 以提供养老服务名义,以高额回报或享受消费优惠为诱饵,采取办理贵宾卡、预付卡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l 以投资虚构养老项目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资金。

l 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以返本销售、约定回购等方式销售养老公寓;或以入住老年公寓后给予优惠打折、不入住给予高于银行利息分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l 以销售老年产品名义,实际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方式,采取商品回购、消费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l 以销售保健产品名义吸收资金。通过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推销所谓“保健品”。


防范指引

防范非法集资的“四看三思等一夜”

四看

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

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

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

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三思

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

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

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等一夜

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2022年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

2022年6月15日